随着“中国游”的便利性和吸引力一直上升,游在中国、购在中国成为慢慢的变多国际游客的新选择。最近,“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这个实用小贴士在海外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从“中国游”到“中国购”,“旅游+扫货”的体验让外国游客直呼“真香”。
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很多即将离境的外国游客都大包小包装满了商品。他们都买了点啥?除了中意的都是电子科技类产品外,采访中,还有一个相同的地名,被反复提起,就是华强北。
眼下,凭借这波购物热,华强北已经成了深圳外国人密度较高的区域之一。国产无人机、平板电脑、智能AI眼镜……各类新潮的科学技术产品,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要属AI翻译器:即使不联网,也能快速实现多种外语和中文互译。买了它,就等于开启了“扫货、砍价”的大门。
西蒙和玛丽,来自澳大利亚,由于对科学技术产品感兴趣,特意将旅行的最后一站,放在了深圳华强北。不一会儿,他们就收获颇丰:手机配件、风扇、耳机、容仪,装满了两大袋。在外国游客流传的攻略里,华强北不但充满科技感,还可以想尽办法地“讲价”,渐渐成了不能错过的“打卡地”。
楼上选购商品,楼下就能发货,在华强北,货币兑换、国际物流一应俱全,所购商品还可以退税,相当于直接打了九折。一家国产无人机门店店员表示,现在他们一周大概卖出50台无人机,其中有25台都是外国游客买的。来自一家离境退税代理机构的数据也显示,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和无人机的销量突出,占到全部退税申请的38%。
这位穿着红马甲的外国人,名叫安迪,是华强北的一名外籍志愿者。在他的帮助下,老板最终又让利五十元,促成了交易。今年以来,来华强北的外国人增长了50%以上,为此,华强北专门组建了外国志愿者团队。在安迪看来,华强北的这轮外国游客购物热,不会只是价格实惠公道那么简单。
安迪:这里的商品种类真是令人惊叹。商品很多,各种价位的都有。“多样性”是我最想用来描述它的词之一,真的很棒。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有几率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能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实验室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可提升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由此减少电子废弃物。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怎么样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怎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