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第11周白条猪、鸡蛋、蔬菜价格趋势分析
3月14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7.50元/公斤,比上周同期(3月7日)的17.35元/公斤上涨0.86%;比上月同期(2月14日)的19.25元/公斤下降9.09%;比去年同期(3月14日)的18.40元/公斤下降4.89%。周环比微幅上涨;月环比一下子就下降;年同比小幅下降。上周,价格同比上涨0.58%,本周同比由微幅上涨转变为小幅下降。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434.14头,年同比增加33.35%。上周同比增加24.53%,本周同比增幅有所放大。同比增幅放大的根本原因是去年同期周环比增加了1.67%,而今年周环比的增幅为8.87%,周环比增幅明显大于去年同期。
本周的日均上市量还是比较高的,在近5年同期中,本周的日均上市量为最高值,说明今年的供应能力和需求旺盛的程度也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日均上市量同比大幅度的增加,市场内的商户是有感的。他们反映,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不缺猪”,每天白条猪的上市量基本上比照最大需求供应的,只要卖得出去,屠宰厂是尽可能多的向市场供货。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白条猪的“开磅价”基本上呈现稳步下降的走势,“收磅价”则有时候高一些,有时候低一些,收磅价的高低主要是看前一日分割肉的销量和销售的速度,白天销售速度快一些,夜间白条猪销售的速度也会快一些,收磅价就会高一些;白天销售的速度慢一些,夜间白条猪销售速度也会慢一些,收磅价就会低一些。近期肉价的波动主要体现在收磅价的高低上。
在不缺肉的情况下,销售速度的快慢主要反映在居民消费上,学校食堂、企业和事业单位食堂的需求基本上属于刚需,需求比较强劲,也较为稳定,零售方面销量大小影响到白天的销售速度。目前是食堂的需求强于去年,零售环节也好于去年,使得白条猪的销量超过去年同期。
由于不缺猪,供应充足且轻度过剩,肉价在短时间内很难“涨起来”,并且还会继续缓慢下滑。表现形式就是波动下行、稳中有降。
上周我们曾经谈到:“目前,肉类消费仍然处于淡季,但是今年则有‘淡季不淡’的表现”,近期这种表现反映在销量上还是显而易见的。
3月14日,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平均价是6.84元/公斤,比上周同期(3月7日)的7.52元/公斤下降9.04%;比上月同期(2月14日)的6.77元/公斤上涨1.03%;比去年同期(3月14日)的7.82元/公斤下降12.53%。周环比一下子就下降;月环比小幅上涨;年同比一下子就下降。上周,年同比上涨2.17%,本周同比由小幅上涨转变为大幅下降。
从2月下旬到3月上旬,蛋价经历了3波上涨行情,本周后期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跌回了两波的涨幅,几乎又回到了原点。
蛋价回落,无另外的的原因,其实是产能过于充足,市场消化不了这么多的鸡蛋。前期好不容易拉起来的蛋价,由于产能大于需求的掣肘,终究是又跌了回来。
此前我们曾经谈到,由于最近几年现代化规模养殖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鸡蛋的产能得到比较充分的扩张。规模养殖场生产的鸡蛋,几乎全部采用纸箱包装,中小养鸡场生产的鸡蛋采用塑料筐装。纸箱包装的鸡蛋在市场上的占比慢慢的变大,正在挤占塑料筐装的鸡蛋的市场占有率。我们所报的鸡蛋价格,是塑料筐装鸡蛋的价格,纸箱鸡蛋是按照“枚”计量的,每箱装360枚,重量是有误差的,筐装鸡蛋是按照重量装筐的,有计量单价。所以在纸箱装的鸡蛋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慢慢的变大的时候,塑料筐装的鸡蛋销售就受到挤压,销量也在下降,这些养鸡场内鸡蛋的存量也慢慢变得多,养鸡场面临的销售压力也慢慢变得大,蛋价也就难以维持,不得不松动或者下行了。
近期,不单单是北京地区鸡蛋价格显而易见地下降,北方多地鸡蛋的价格都在下降,一些业内人士提示,要缓解鸡蛋供大于求的状态可以适当加大淘鸡的力度,甚至建议把460日鸡龄的产蛋鸡淘汰。
如果仅仅中小养鸡场压缩产能。那么中小养鸡场的生存空间可能就会受到挤压,中小养鸡场有一定的概率会逐渐被规模养鸡场所取代。
3月14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34元/公斤,比上周同期(3月7日)的3.27元/公斤上涨2.14%;比去年同期的3.52元/公斤下降5.11%。周环比小幅上涨;年同比小幅下降。上周,价格同比下降8.66%,本周同比降幅略有收窄。
上周后期蔬菜价格会出现反弹,这种反弹的走势一直延续到本周前期。促使菜价反弹的原因与上周基本相同,仍然是前期降温及雨雪天气的影响,也有产地转换过程中衔接不太顺畅的因素,还有部分价格过低的蔬菜价格会出现反转,属于恢复性上涨的因素。
本周,南方产区降雨天气任旧存在,对蔬菜的采收还在发生着影响,本周产自江苏、福建的大葱价格持续上涨,就是因为降雨影响到采收,使得市场行情报价有所上涨;同样是受到降雨的影响,海南的豇豆产量下降,从上周后期到本周前期价格会出现反弹,直到本周后期价格才重新回落到上涨之前的价格。
由于换茬,从上周到本周前期,山东、天津芹菜的价格会出现上涨,到了周后期,天津芹菜进入上市高峰期,山东新一茬芹菜形成批量上市条件,芹菜的价格再一次出现回落;北京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鲜嫩小品种蔬菜,在近期开始由暖棚生产向冷棚生产转换,香菜、茴香的价格一度反弹,本周后期价格重新回落;暖棚生产的散叶生菜开始退市,冷棚生产的散叶生菜产量还没有上来,散叶生菜的价格在本周前期出现上涨,至周后期才略有松动,价格回落的幅度还不明显。
由于产地转换,山东储存的胡萝卜基本售罄,福建新胡萝卜的价格有所上涨,使得胡萝卜的价格整体走高;广西生产的青皮冬瓜开始退市,青皮冬瓜的供应地转移到海南,海南的运费高于广西,市场上青皮冬瓜的高价有所上调;云南生产的黄瓜开始退市,辽宁、河北黄瓜的价格在周前期连续上涨,直到周后期价格才止涨,辽宁、山东黄瓜的价格才略有回落。
上周之前,福建、广东、海南、内蒙、辽宁、山东的椒类同时上市,运抵市场以后出现积压,商户降价促销,普遍亏损,亏损以后上市量锐减,至本周前期,价格长期处在上涨之中。这种上涨,实际上属于恢复性上涨;四川西红柿进入上市尾期,此前价格相对低迷,上市量减少以后,本周前期,市场上品质一般的西红柿和品质较好的西红柿的价格交替上涨,直到本周后期才止涨略有回落,价格比前期还是有所恢复的。
本周后期,北方大棚生产的鲜嫩小品种蔬菜大部分已完成了由暖棚向冷棚的转换,一些小品种蔬菜的价格慢慢的开始有所回落;前期的降温及雨雪天气对蔬菜生长造成的影响也在减退,蔬菜供应整体向好的局面还在延续,使得本周后期蔬菜的整体价格小有回落。
上周,我们曾经谈到:“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蔬菜的整体价格仍然以稳为主,稳中有降,难以出现较大的波澜”。本周仍然是这么个情况。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 上一篇:深圳塑料原料价格
- 下一篇:2025年2月5日钾肥、尿素价格行情